2016.05.12(四) 梵諦岡博物館 ➪ 聖彼得大教堂 ➪ 戴克里先浴場
離開令人嘆為觀止的梵諦岡博物館後,緊接著又要馬不停蹄的往聖彼得大教堂前進。
上個行程參觀時間大約3個半小時左右,我們算是沒有很認真停下腳步來看,如果真的要細細品味,至少得再多花1~2小時,所以留一天在梵諦岡比較充裕喔!
像我們之前跟團,跟這次看到的旅行團,大部份都是跟著導遊一直往前衝,大概就是挑重點看再邊講重點,以前還沒有發耳機給每一個人,現在參團的都有耳機,這樣,導遊領隊就不用把人集合成一個小圈圈,就能自顧自的說話了。
圖中藍色箭頭處就是西斯廷禮拜堂(Cappella Sistina)的出口,從那邊再下樓就可以無縫接軌的連接到聖彼得大教堂了。
紅色箭頭處就是排隊登頂的地方。
#這裡有洗手間,請多加利用。
登頂有二種方式,一種是搭電梯再爬320個階梯,費用是€8/人,另一種就是全程都是走551個階梯,費用也是要€6/人。
不想虐待自己寧可多花€2搭電梯,也不願意多爬那231個階梯啊!況且這裡又不是金刀比羅宮啊 {{{{{{{{{{{{{{{{(一點都不想挑戰)
喔,對了,為了怕大家都在問持xx卡是不是能免費登頂,所以教堂特別做了一個告示,持上述卡別一律無法使用,通通都要另行購票登頂的喔!
一人花€8換來的入場券
卡片的正面很漂亮,但背面就很普通了,不過壓上時間也算是個記錄啦。
搭電梯和走樓梯都是同一個入口,要搭電梯就在我照相的位置上排隊等候,要走樓梯的就是出示票卡後,直接進去就可以了。
#相片中黑色男子就是檢查票券和指引人員。
牆上黃色的警告訊息大概就是說如果有身體不適或是有心臟疾病的人請勿挑戰551階梯的極限吧!
我大概看了一下只有少數的年青人是直接走樓梯,大部份的人還是選擇搭電梯。
咻的一下,231個階梯我們很快的就跳過了,印象中,好像過了一陣子才看到在樓下遇到爬樓梯的那票年青人。
但…我看他們的臉色似乎不太好…
當然這551個階梯並不是一直爬一直爬一直爬的,第231個階梯處有個平台可供休息,也有洗手間可以使用。
抬頭看看這圓頂,等一下再繼續爬個320階就到了,乖。
#去日本就是要爬天守,來歐洲也是要爬樓梯…果真是鐵腿爆肝行。
樓梯間裡完全無法停下來照相,因為一停下來後面的人就會緊接著跟上(空間非常不大,要讓別人過就會變成摸乳巷那般。),所以只能在轉彎處或是有內縮的小空間停留,讓後方的人先行通過(就是停下來喘氣的空間啦)。
所以我完全已經無法想像這種空間萬一發生火災或是地震(呸呸呸),是要如何逃生!!
好啦,總而言之,我們已經抵達倒數第二個平台,這裡大概就是延著圓頂的大小的一個小平台,繞一圈只是看教堂的方向不一樣而已。
也可以透過鐵網(很喘拍很糊)看看教堂內部,近距離的看看穹頂(在底下仰著頭是件蠢事…比落枕痛苦),畢竟在底下想躺在地上往上拍是件不可能的任務啊。
教堂裡的人好渺小啊。
為了不想看到鐵絲網,就把鏡頭伸到外面去。
這穹頂和我們登頂的票卡一樣的喔…雖然角度有點斜就是了。
加油,距離最後的目的地只剩下165階了(我要用這種鼓勵自己的話來督促自己去爬金刀比羅宮嗎?歪腰)。
剩下來的階梯是延著圓圓屋頂而蓋的,所以不可能是直線的格局,樓梯空間蓋的窄也不是沒有它的道理在,因為當處在圓弧型的空間裡,人要站的很直很穩是不可能的,每走一步身體就要一直往左邊拉回,盡可能的將身體維持在一個平衝的狀態裡,可是又因為地心引力關係,會不斷的被拉回去,所以我常常都是會被拉去撞右側的牆壁,倘若空間不夠窄,身體所撞擊的力道會加速,反而更不好呢!
請忽略我散亂的頭髮,因為已經顧不得形象,只想快點爬到頂(看看我腳下和後方人的空間就知道這裡頭有窄小了)。
這不是我拍歪的喔…是裡面的空間就是降子歪,越到圓頂會越歪。
爬到後來大家都是雙手併用,因為已經算是極限了吧 XD
真的很佩服當年參與這設計的建築師們。
加油,就剩這幾階了,等等就出運了。
唷吼{{{{{{{{{{{{{{{{{{{{{{{{{{{{{{
阿爸阿母哇出運啦!我終於爬到圓頂了啦(哭)!
當你看到這景色的時候,剛剛的那些苦完全都不見了,辛苦是值得的,只有一個字"讚"。
上圖和這張圖是一樣的,我只是加了個字上去而已。
聖天使堡是最後要去的一個點,而協和大道就是早上經過中華民國駐教廷大使館的那條路,義大利和梵諦岡的分界點就在這二個建築的中間(我看GOOGLE MAP是這樣劃分的),聖彼得廣場的設計者是貝尼尼,左右二旁各有140根巴洛克式圓柱環繞著,象徵著上帝張開雙手擁抱著來訪的人群。
只可惜,這時候的天氣不是很好,陰天根本就沒有所謂的順光和逆光可言…嘖。
這視野還能順便看一下剛剛梵諦岡博物館的全貌(驚~剛剛走了那麼大的空間啊)!
因為上面的空間並不是很大(忘記拍長什麼樣了…),所以要卡到很棒的拍攝的位子需要耐心等候,而且都有欄杆(防止人掉落)圍住,就有種從監牢裡看外面世界的感覺,這時候就覺得自由真好(喂~~)。
拍了幾張照,我們就直接下樓囉。
當然啦…下樓還是要玩一下碰碰牆才行。
下樓其實很快,一下子320階就結束了。
#天氣變態,忽陰忽晴的。
這裡因為有欄杆圍起來,所以只能這樣遠拍一下雕像背面了。
說時遲那時快,頭上的那一大片烏雲已經跑掉了,轉眼間天氣晴朗起來了(啊是不會在圓頂的時候出現逆)。
雖然對建築美學沒什麼概念,可是門外漢看到這偉大的工程,也是會把嘴巴打開的吧!
這間小賣店外有郵筒,想當然爾裡面就有賣郵票囉。
我們就在這邊把明信片寫一寫寄出去,就能蓋上梵諦岡的郵戳了。
我的明信片是在梵諦岡博物館買的(€0.9/張),這裡的明信片(€0.5/張)我個人的眼光覺得沒有很飄孃。
郵票是問過店家後,寄到台灣的郵資是€2.3,其它國家不清楚,郵票可是教宗的模樣呢!
因為我是個懶鬼,在台灣就先用電腦打好地址,背面再貼上雙面膠,來這邊只要手寫補上內文就好啦。
#我真的不想寫字啦 XDDD
我和老妹各寫了四張,在這裡就丟進小黃囉。
(我人還在歐洲玩的時候就陸續收到親友們收到明信片的訊息囉…效率真的很快啊。)
*********
跳一下,之後我們就搭電梯直下一樓,再進去教堂內部參觀囉。
這裡面就是聖彼得大教堂的內部啦。
這穹頂好美,仰著脖子拍了數張才得到比較清楚的畫面。
透出光線的那些窗戶底下那一圈,就是我們剛剛登頂時,看教堂內部的那個位置。
#鏡頭嚕到最底才拍到的。
這是St. Peter's Baldachin(網路上大家都稱之為聖體傘),這個Baldachin(翻譯是華蓋)的正下方是聖彼得的聖棺,並且是全世界最大型之巴洛克雕塑青銅。
對照出口處的三個大門,除了中間大門是沒開之外,二旁的門口一個是出口一個是入口,圍成這樣,可能真的跟外面的活動有關係。
#我看了一些網路文章,在5、6月的時候(查到12年、13年15年都有),廣場上也都有像螞蟻般的椅子存在。
接下來就是一連串的不知道不清楚不了解的情況下所拍的照片囉。
這是聖彼得的雕像,他的右腳已經被信徒摸的光亮光亮的。
教堂裡唯二最有看頭的就是這個聖殤,它是由「文藝復興藝術三傑」之一的米開朗基羅在23歲時完成的作品,示意為聖母瑪利亞懷抱著被釘死的基督時痛苦難過的情形。
聖母胸前衣帶上有米開朗基羅的署名,這也是他唯一有署名的作品。
拍下最後一張照片,我們就要離開囉。
離開教堂之前可別忘了要去領回自己的背包啊。
巧遇教堂的衛兵,制服真是好看極了。
現在已經是下午3點多囉,這時候的光大半都會被四周的建築物給擋住,所以只好開大絕,調一下ISO囉。
看我身後的遊客還是爆多的,一天的入場費可是很可觀的啊!
延著協和大道往回看聖彼得大教堂,這樣看算是逆光吧??
#右手邊中華民國正在空中飛舞著(看得到才有鬼)……
這座就是聖天使橋囉
這是聖天使堡
因為聽說裡面還好,外面比裡面有看頭,所以我們就沒付費進去參觀,僅在外面閒晃而已。
這光線拍起來就是順眼,只是人太多了啦!
雕像只能挑順光的拍,逆光的都是暗的,乾脆不拍囉。